二期稻作收割之後,因為豐收慶成,傳統客家農庄的人們便會回到廟裡完福,這時各種酬神祭天的米食便會紛紛出籠。苗栗巿嘉志閣社區為了保存這項特有的米食文化,訂於12月4日舉辦嘉志閣客家粄仔節,有30多種米食展示,也提供磨粄仔等DIY活動給民眾體驗,適合親子參加。
苗栗巿嘉志閣社區舉辦粄仔節已經邁入第三年,透過粄仔節的活動過程,已經完成社區內部整合,除了已經透過網購達到產業化的目的,各種米食與客家節慶之間的由來與關連,也成為社區居民人人可以朗朗上口的解說內容,社區為了打響嘉志閣客家粄的名聲,今年還加進了養生元素,把青黃赤白黑及紫等六種顏色納入今年各類米食之中,展現新的容顏。
苗栗縣政府農業處長范陽添表示,今年粄仔節在嘉志閣社區婦女共同研發下,總計做出30多種客家人常吃的米食,包括新丁粄、甜粄、發糕、粽子、菜頭粄、豬籠粄、九層粄、水粄等,特別的每一種粄都有6種顏色,這6種顏色,除了白色為米漿的原色,紅色則以紅麴發色、黃色以薑黃發色、綠色以綠藻發色、黑色以竹炭發色、紫色則以紫山藥發色,這些材料除了色彩繽紛,也很健康營養,加入客家粄後,則希望為客家粄的養生形象加分。
苗栗縣長劉政鴻表示,米食文化是稻米文化後續的延伸,農民辛苦種出稻米之後,就要靠婦女發揮巧思,做成各種不同的米食才能滿足家人的胃口,嘉志閣社區近年透過農村再生發展客家米食文化,並能更進一步結合網購形成產業化,已經成為新的示範社區,深受肯定,值得各農村社區前往參觀。